
- 減量保價發(fā)酵,宜蘭推案年增四成
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,在業(yè)界「減量保價」風潮之下,去化餘屋比推新案的工作更重要,導致推案量連年減少。而可售戶數(shù)減幅較少的主因,是2017年來新建案多規(guī)劃小坪數(shù)房型,能切的戶數(shù)更多所致。
北臺灣推案量衰退幅度最大的依序是基隆市、桃園市與新竹地區(qū);基隆2017年上半年推案量僅剩7億,較2016年同期少了244億,年減幅約78%。不過,基隆推案量忽大忽大是正常慣性,只要有指標案出現(xiàn),案量就容易暴增,反之則容易驟減。
衰退幅度第二、第三名分別是桃園與新竹地區(qū),桃園2017年上半年案量僅有56809億,較2016年同期銳減42859億、年減幅約44%;桃園2017年推案多在桃園、中壢等二個行政區(qū),光這二個區(qū)案量就高達約312億,占全市逾五成案量。
新竹2016年上半年案量還有55079億,2017年降至37765億,年減幅約31%;案量最多的是東區(qū)與竹北,這二個行政區(qū)案量高達約291億,約占新竹縣市總案量77%,建案分布不平均的狀況比桃園更嚴重。
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分析,桃園市案量銳減的與房價修正幅度較深有關,由於地價波動微小而房價跌逾一成以上,現(xiàn)在推案不合成本,多數(shù)業(yè)者都已緊縮推案;例如新屋、平鎮(zhèn)、大溪等線上供給量已經不多,但建商推案意願仍舊低落。新竹地區(qū)則因線上待售的案量仍然龐大,業(yè)者多專注在銷售手上餘屋,新案稀稀落落。
大臺北2017年推案反而相對積極,年減幅均在一成以內。其中,臺北市2017年上半年推案量為84871億,年減7759億、年減幅約84%;新北市案量為1,58885,年減12885億、年減幅約75%。

何世昌指出,展望下半年到2018年,北臺灣房市重點聚焦在大臺北;由於雙臺北市總銷逾百億的豪宅案將陸續(xù)開出,新北市板橋江翠北側、三重二重疏洪道、土城暫緩發(fā)展區(qū)、新店十四張、林口新市鎮(zhèn)等多個重劃區(qū)均有指標案可望登場,大臺北推案量似乎已經止穩(wěn),應該不易大降。估北臺灣2017年全年推案量站穩(wěn)7千億以上已沒有問題,但是否能夠挑戰(zhàn)8千億,就得看接下來指標豪宅案推案進度的快慢而定了。